「自律成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」

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很难不「咯噔」一下:「自律」是禁欲,「成瘾」是纵欲,「自律成瘾」矛盾得像是某种新型精神疾病。

然而「自律成瘾」之风已遍布互联网,小红书更是重灾区。从「看完让人自律成瘾的10部纪录片」到「读完让人自律成瘾的100本书」,这些荒诞标题往往有同一个崇高的中心思想:劝学。

把「自律成瘾」代入到我们东亚人自古以来对「勤勉笃学」的叙事框架中,才发觉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:我们不仅要学,我们还要「爱」学。

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学校,在课堂,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学习;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自学、自律。即便心知肚明自律难捱,我们仍变着法地达到自律的目的:

有人花钱请人监督自己,有人办卡租赁学习氛围,还有人开线上会议陪伴学习……

不怕不够「自律」,就怕没有「自律的意愿」。

我们在漫漫学习长征路上使出浑身解数,龇牙咧嘴面容可憎,临了拍照留念时却仍要摆出一副欣喜享受之态,微笑比V。

或许这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「自律成瘾」吧。

从「默默学习」、「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」到「学习监督互助组」、「学习型友邻大集合」,在豆瓣定时打卡、组队自律的人数,绝不亚于在隔壁那些热聊八卦、互灌鸡汤的小组。

加入小组后最主要的工作是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监督群(Q群居多)。大的群人数上百,小的群从几个到几十个成员不等。除非你执意在学习的分野上做一匹孤狼,不然加入这些私域监督群是势在必行。

虽说监督群里鱼龙混杂,群规五花八门,但底层纲领大同小异,无非是:

学习学习再学习;打卡打卡要打卡。

「云学习」组织一般对成员的在线时间也有硬性要求。腾讯会议自带会议计时功能,但很多成员打卡时会使用专门用于时间管理的app,详细列出一整天的学习内容。

虽然一个群里几百号人来自五湖四海,学习的目的也不尽相同,但在打开摄像头的那段时间,在同一块屏幕上的无数个小视窗里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好像在瞬间坍塌。

此时此刻,我们互为监视者。

英国哲学家杰里米•边沁设计的「环形监狱」,是在传统监狱的封闭式管理基础上,消除了「剥夺光线」和「隐藏」的特性,以狱友的「注视」取而代之,反而能起到更有效的囚禁管理效果。

半个世纪前,法国哲学家米歇尔•福柯进一步扩展了「环形监狱」的理论,将它作为现代纪律社会的隐喻。而在这样的社会中,「自律」体现着一种「压制下的积极」:

人若是永远不知道何时有人在检查自己,就唯有假设自己是永久地被监视对象才会感到安全。他们会永远警戒自己的行为,随时依据组织设定的标准,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姿态,成了自己的警卫。

而如果成为警卫是种必然,那不如沉浸地、主动地、甚至上瘾地完成这一转变。

学习互助群也积极参与着这种氛围的制造。

白天群里基本一片死寂,所有人不是在工作上课,就是在开着摄像头奋笔疾书。晚上临睡前才是监督小组最活跃的时刻,在群友不停歇的打卡提醒中穿插热聊,时而还有人分享一些最新升迁、调职等好消息,一片喝彩祝好的最后,落脚无不为再次相互勉励:

努力学习,好好学习,学无止境。

现在苏打学开启了“带上你的朋友 一起来自习”的双人自习福利

5月9日开始,带上你的小伙伴一起报名双人自习活动,并在一周的时间内在Sodalearn自习室各完成40小时的自习时光,就可以瓜分60元现金红包,添加微信,拉你进入自习室微信群参与活动吧

OK